山葡萄甜,文旅饭香,马鞍山村产业更兴旺

imtoken最新下载作者:2025-09-28

中国经济网赤峰9月28日讯 (记者 梁木) “马鞍山村常住人口242户562人,其中有130多人活跃在农文旅产业链上,吃上了‘旅游饭’;全村规模化种植山葡萄3500亩,可全部由‘蒙野’‘蒙鸿’两个酒庄品牌消化,形成种植、收储、酿造、销售全链条。”在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张金阳的介绍中,林业经济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马鞍山村两大支柱产业,进而带动马鞍山村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,产业越来越兴旺。

图为坐落在采缇湖畔的蒙野酒庄。 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

马鞍山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,坐落在形似马鞍的山峰下,森林覆盖率超90%。过去,因山势陡峭、耕地资源少,村里产业匮乏,村民收入微薄。如今,马鞍山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,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国家森林乡村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。

近年来,赤峰市树立“文化是灵魂、旅游是动能、农业是底色、商业是平台、体育是加持”的融合理念,出台《赤峰市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》,明确到2027年持续巩固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格局、建成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。并选定了基础较好的旗县区差异化打造七大主题融合片区,喀喇沁旗马鞍山即是其中之一。

图为马鞍山村林间步道。 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

喀喇沁的山葡萄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,也成为马鞍山村落地葡萄酒产业的关键一环。蒙野酒业总经理许鑫阳介绍:“山葡萄这个品种一年四季都不用下架,在冬天,植物为了御寒抗冬,根系会更深入地表吸取养分,所以它所含的矿物质元素、花青素、白藜芦醇、黄酮等营养物质会比一般的酿酒葡萄高2-3倍。”蒙野在马鞍山的葡萄种植基地也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。

许鑫阳介绍,蒙野酒业拥有最先进的意大利进口葡萄酒灌装生产线,原酒发酵储存能力达6000多吨,一年产量达200多吨,产值超过500万元。与此同时,蒙野酒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村民的收入,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+龙头企业”的模式,每年以市场最高价收购山葡萄,且对签约种植户实现百分百收购,每亩地为老百姓增加1000多元收益。2010年公司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。

图为采缇森林酒店窗景。 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

去年,蒙野在酒庄周边投资建设多功能旅游综合体采缇森林酒店,与酒庄隔着采缇湖南北相望。许鑫阳表示,酒店自今年5月1日开业以来,得到很好的市场反馈。这也为马鞍山村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贡献重要力量。“村里打造健身步道5.4公里、体育健身公路35公里,先后举办内蒙古大众速度滑冰联赛、采缇冰雪季等赛事活动10余场次,深度挖掘冬季赛事经济,活动期间累计带动消费3200万元。”张金阳说到,“但因为气候寒冷,民宿和农家乐在冬天时几乎不营业,采缇森林酒店可以一体化运营吃住游玩,填补了冬季旅游接待空白。”

2024年马鞍山村累计接待游客43万人次,综合收入达2.2亿元。张金阳介绍,目前马鞍山村发展农家乐12家,每家年收入约30万元;同时对村里的16户农房进行改造,形成民宿一条街,由第三方进行规范运营;还为过去摆摊的村民开设山货驿站30余家,售卖由村里统一包装的土特产,年销售农产品7000余吨,每户年收入可以达到10-15万。此外,马鞍山村为发展旅游进一步升级基础设施,新建“村村通”及旅游硬化路59.5公里,实现景区、农家乐、民宿、农户的连接全覆盖。

(责任编辑:董萍萍 )